原标题 :好评中国·访谈丨实事求是一言立骨 ,在众说纷纭之时“一言立骨” □管风 从2022年到2023年 ,好评“好评中国”网络评论大赛以“高言值”“好声音”直面时代关切
,中国众说凝聚思想共识
,访谈纷纭有力推动着网络评论发展。丨实7月3日-7日 ,事求由中央网信办举办的一言立骨2023年网络理论评论工作培训班在浙江绍兴举办,2022“好评中国”网络评论大赛作者代表李群
、好评巫晓 、中国众说黄颖哲获邀参加培训
,访谈纷纭交流创作心得
。丨实 正值2023“好评中国”参赛的事求关键节点,我们对三位作者进行访谈,一言立骨从文字、好评视频、中国众说漫画等不同视角,从网络评论怎样评好中国,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等方面,分享创作经验,为广大作者提供思路和方法
,助力2023“好评中国”网络评论大赛高质量进行 。 
李群(2022“好评中国”网络评论大赛作者代表、昆山市委宣传部干部) “好评中国”接地气,将会越来越有分量 红网:在喧嚣的网络舆论场 ,网络评论有何作用? 李群
:舆论场众声喧哗,但人们更希望听到那个确定的 、权威的声音
,期待主流价值的呈现,期待在信息流中找到观点、找到思想,找到一种基础的认识论
、价值观 。所以
,在突发舆情面前
,网络评论借助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发声 ,能起到“定海神针”的作用 。 红网:您认为网络评论怎样找到主流价值? 李群:要引导主流声音,就要去找寻引发共鸣的评论视角,在众声喧哗中找准“裂变式”的发力点 。主流评论在场在位 ,需要评论员提供权威、独到
、有力的观点。这个主流观点
,不根据自己的好恶过滤声音,也不为自身利益扩大声音,而是实事求是,在众说纷纭之时“一言立骨” ,以客观态度增加黏合度,在社交平台的传播力更强。 红网:怎样在宏大叙事中找到评论的落脚点? 李群
:2022“好评中国”有篇文字作品《品读盛会里的“每一个暖意”》
。细读发现
,从会场的掌声到党代表通过
,细节拉满 ,也让我感动满满。由此可见,好的素材,好的案例,都在网民身边,我们不需要高谈阔论 ,从宏大叙事中找准“小而美”的落脚点,就能把国家的发展展现出来。每个网民亲身经历的事
,就是精彩中国画面的一笔。“好评中国”这个品牌接地气
,将会越来越有分量。 
巫晓(2022“好评中国”网络评论大赛作者代表、大象新闻评论中心热点评论部主任) 创作能够经得起互联网考验的评论 红网 :在新时代网络评论中
,视评为什么能占据特殊的一席之地? 巫晓:时下
,抖音、微博、小红书
、B站
、视频号等商业平台是互联网的主战场。网络评论是当下媒体平台竞争的主赛道
,优质的内容+相匹配的传播平台,围绕一个观点根据不同平台的调性,创作不同产品,就能在互联网发酵
。这些,让网络视评能在网络评论中脱颖而出 。 红网:您认为
,网络视评有哪些新的技术含量? 巫晓:网络评论追求新颖、通透
、独特
、网感,磁性强的观点是做好思想输出的第一步。网络视评更讲求时效性,当新闻事件的舆论开始发酵 ,舆论风向出现短暂停留的时候,就要及时给出观点
。评论的本质是对话,评论的形式可以理解为怎么装修评论
。把对话装修成年轻人喜欢的样子,就有了打开用户心智的可能。形式千变万化,思想始终如一。 红网
:以大象新闻为例 ,我们应怎样运营评论号? 巫晓:《大象评论》是河南广电大象新闻中心重点打造的舆论品牌,涵盖时评
、社会评论、高端对话 、精品评论等舆论品牌矩阵
。运营评论号有几个原则,定位清晰
,精准人设
,持续发力,保持定力。其实判断一个作品是否好,只要找身边5个同事盲测 ,如果有超过3个人都说好,这样的作品放在网络平台,流量就不会差 。 
黄颖哲(2022“好评中国”网络评论大赛作者代表、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) 持独立思想与社会关怀
,漫溯更青 红网:为什么偏爱漫画这种评论形式呢? 黄颖哲:在创作实践中
,我发现文字很难将人民幸福
、国家繁荣鲜活生动地表达出来
。而夹叙夹评的漫评,就能够可视化地饱满呈现人民幸福生活 ,更加符合新时期的受众需求
。漫评应是社会关怀与独立思想在作者笔触下的通俗呈现,捕捉鲜活素材 ,从细节切入
,布局展开。 红网:您认为什么才是合格的“好评”? 黄颖哲:好评应该兼具社会关怀的温度和独立思想的色彩,前者给予读者温情,展现承受生命之重的力量;后者明亮读者精神
,赋予其远眺的视野与思想 。“寻梦,撑一支长篙,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”是我追求的一种创作姿态,漫溯更青
,更青在形式
,更青在视角。 红网 :作为作者代表 ,您对2023年参赛作者有何好建议? 黄颖哲:做好一则漫评首先要选对题
,最好兼具社会关怀和新闻价值
。第二要重视素材的收集 ,不妨主动地实地调研 ,以突破视野的局限性 。第三得注意漫评的整体逻辑设计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,绝不能堆砌素材 。我由衷希望评论人都持有漫溯更青的态度,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高度的评论佳作。 来源:红网 作者:管风 |